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fā)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yè)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一、招生專業(yè)目錄
二、各學院學科(方向)簡介
(一)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1. 民族學
我校民族學學科創(chuàng)建于1952年,1960年招收本科生,1999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014年招收首屆博士研究生,現已發(fā)展成為擁有包括博士后流動站在內的高水平科研平臺、學科體系完整、學位點齊全的人文社會科學類一級學科。民族學一級學科下設有民族學、人類學、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中國民族史、世界民族與民族問題、民族經濟、民族藝術等骨干方向,本校還設有民族教育學、民族法學、壯學與瑤學等特色方向,各個方向均可以招收留學博士生。
2. 民族學各二級學科博士點簡介
(1)民族學
民族學二級學科博士點招收跨國民族研究方向留學博士生,本學科方向是我校民族學學科長期穩(wěn)定的特色研究方向之一,主要研究中國南方與東南亞跨國民族,同時也兼顧國內外其他地區(qū)跨國民族的歷史和現實現象。本方向2001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1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我校周建新教授長期從事跨國民族及其相關問題研究,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目前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本方向面向國內外招生,歡迎具有一定漢語基礎的外國留學生前來申請報考。
(2)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
本學位點主要為現實民族問題提供理論思考和政策設計,是一門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理論性、實踐性、政策性和應用性兼?zhèn)涞拿褡鍖W分支學科。本學位點招收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實踐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擁有《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國家級精品課程團隊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視頻公開課的教學成果,龔永輝教授在民族識別實踐、民族意識調控及和諧民族素質研究上,何龍群教授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研究上都成果卓著。
(3)民族經濟
民族經濟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是廣西民族大學最早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學科點之一,致力于民族經濟發(fā)展高級專門研究人才的培養(yǎng),目前設置有“經濟人類學”、“民族經濟發(fā)展理論”兩個方向。學科點以“中國少數民族經濟”自治區(qū)級重點學科為依托,擁有一支具有突出教學科研能力和良好合作精神的學術團隊。學科點的人才培養(yǎng),高度重視民族學、人類學、經濟學以及相關學科理論方法的融合,強調人文素養(yǎng)和跨文化視角的培育,注重研究生原創(chuàng)能力的培養(yǎng)。
(4)中國民族史
中國民族史是民族學骨干二級學科,本學科以對特定民族歷史過程的深入研究為基點,結合民族文物、考古、語言、社會調查、口述歷史等實地調查資料,拓展多民族的區(qū)域史和關系史的研究空間,揭示“多元一體”民族格局的形成、發(fā)展,研究歷史上各民族的互動關系,評估歷代民族制度與政策上的得失,為現實社會提供歷史經驗。本學科關注中國南方與近鄰東南亞國家的民族歷史文化,尤以百越苗蠻古族、中外跨境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研究為特色。
(5)民族藝術
本專業(yè)包括中國少數民族藝術與文化、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史和中國華南與東南亞民族藝術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從民族學及人類學的角度,結合藝術學、歷史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針對民族藝術與文化變遷的內在關聯,分析各門類藝術形態(tài)的本體特征,探索少數民族藝術的民族性、傳承性與多樣性,解讀少數民族藝術發(fā)展變遷的文化進程,進而從整體性與聯系性的視角在把握藝術本體的基礎上考察、研究少數民族藝術及其族群社會、文化的歷史與現狀。
(二)法學院
法學院現有教職工3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教授11人、副教授13人,講師9人。學院現有刑法學、訴訟法學、法律碩士專業(yè)學位三個碩士點。民族法是中國民族法學研究重陣之一,目前擁有國家民委南方民族法學研究基地、廣西民族大學民族法學重點學科“民族法與區(qū)域治理研究協調創(chuàng)新中心”基地等,師資力量雄厚。民族法學二級學科學位點是依托民族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自主設置下的二級學科,2014年通過國家教育部備案,負責人為謝尚果校長。目前招收民族地區(qū)依法行政研究、民族文化與知識產權保護、少數民族習慣法與民族區(qū)域自治法、跨境民族法文化比較研究、中國-東盟行政法研究、中國-東盟訴訟法研究等方向博士研究生(含外國留學生)。
(三)教育科學學院
民族教育學和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民族地區(qū)和少數民族族群的教育發(fā)展、教育政策及民族教育的國際比較,擁有一支以鐘海青教授為核心的導師隊伍,共有教授8人,副教授12人;該團隊近年來出版學術著作21部,發(fā)表高質量文章近100篇,取得了一批高水平、高檔次、優(yōu)勢明顯、特色突出的系列專門研究成果,在廣西乃至全國有深遠的影響。同時本研究方向還擁有廣西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廣西教育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西民族團結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廣西教師教育基地等研究平臺,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重點學科教育學原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精品課程教育學和心理學等人才培養(yǎng)平臺;探索出了先進的、獨特的、卓有成效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并與東盟國家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而密切的交流與合作關系。
(四)商學院
中國—東盟經貿關系與國際經濟合作研究方向立足后自貿區(qū)時代中國-東盟日益緊密的經貿合作,圍繞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升級版試驗區(qū),培養(yǎng)具有系統堅實的國際經濟學專門知識,具備寬廣的國際視野,特別對“中國—東盟經貿關系”、“國際經濟合作”、“東南亞國別經濟”等領域的較強科研能力,熟練運用英語、計算機計量經濟學、統計、網絡技術等科學的研究方法,探討政策方案實施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對中國在更廣范圍內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示范效應,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國際、國內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能在相關領域具備較高研究與管理能力的東南亞國家的高級專門人才。
(五)文學院
1. 文藝學
本學位點2006年1月獲批為碩士授權點,招收碩士研究生,201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F有民族文藝學研究、影視與大眾文化研究等招生方向,重視文藝學與民族文化的生態(tài)審美研究,形成了獨特領域;重視影視文學與民族文化關聯研究,形成民族地區(qū)影視文化理論與實踐的互進與共生;注重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影視文學比較研究,形成了鮮明的跨境影視文化研究。
2. 漢語言文字學
本學位點始建于1952年,196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6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014年獲批招收博士研究生?,F有古漢語研究、漢語及其漢語方言比較研究、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等招生方向,秉承古漢語研究傳統基礎上,形成了跨學科、重應用、多語種和語言研究現代手段介入的特色和優(yōu)勢。
3. 中國古代文學
本學位點始建于1952年,196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6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01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F有中國古代詩文研究、古代區(qū)域文獻研究、域外漢文典籍研究等招生方向,重視中國古代文學經典的文化蘊涵解讀,重視我國各區(qū)域文化與文學之間的關系,形成了鮮明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特色。
4. 中國現當代文學
本學位點始建于1952年,196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6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01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F有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現當代文學思潮研究招生方向,在女性文學、文學思潮與文學批評、廣西本土文學等研究領域成績顯著,形成了凸顯民族審美特征、關注邊緣文化與區(qū)域文化狀況、揭示口傳文學與作家創(chuàng)作關系的鮮明研究特色。
5.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本學位點始建于1952年,198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01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現有中國南方民族語言研究、中國南方民族語言與漢語比較研究、中國與東南亞相關語言比較研究、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等招生方向,立足于中國侗臺民族及中國周邊國家相關民族豐富的語言文學資源,重視語言調查描寫、瀕危語言文化保護與傳承、壯漢語言關系、侗臺民間文學研究,開展中國境內外侗臺語族語言文學比較研究,在詞匯、字頻、古籍整理方面形成精細化研究的特色。
6. 生態(tài)美學
本學位點于2014年獲批招生?,F在有生態(tài)美學研究、審美人類學等招生方向,在生態(tài)美學元學科、邏輯、歷史、應用、比較五維研究中,系統建構了以生態(tài)審美場位核心范疇、以整生為機制、以美生為理想、以超循環(huán)為規(guī)律的生態(tài)美學理論與方法體系,并以此為基礎,進行了區(qū)域文化的生態(tài)審美研究與地方文藝的生態(tài)批評,立體多維,形成了良好的學科生態(tài)。
(六)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
亞非語言文學學科以研究亞洲和非洲國家語言和文學為主要的學科內涵,是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的博士授權點學科,同時也是我校最早獲得的省級重點學科和最具東南亞特色的學科之一。該學科以中國與東南亞文學比較研究為核心方向,指導教師全部精通東南亞國家語言,且均有留學東南亞國家的經歷。在博士研究生的培養(yǎng)方面,該學科采取國內與國外開放式的聯合培養(yǎng)模式,即“廣西民族大學+北京大學+東南亞國家重點高?!钡哪J剑浫〉綎|南亞語言文化學院亞非語言文學學科的留學博士研究生,期間除在廣西民族大學培養(yǎng)外,還將送到北京大學和東南亞對象國重點大學進行短期學習。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